三堡乡布洛陀魔经(诗歌)
(民间文学)
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
保护单位:天峨县文化体育局
布洛陀魔经系列诗歌,它是一些依存于三堡乡蓝衣壮民族的魔公(巫师)在为人民进行“解关煞”、“安宝桥”、“安龙”等民俗活动而使用的诗歌。(民间文学)
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
保护单位:天峨县文化体育局
历史渊源
三堡蓝衣壮民族为当地的原居住民族,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,总结了具有三堡蓝衣壮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。布洛陀是三堡蓝衣壮魔公的祖师,相传布洛陀魔经是由布洛陀始创,每次做法时首先要请祖师布洛陀后,方可继续法事。布洛陀魔经系列诗歌是魔公能与神鬼沟通的语言。
据三堡莫家、罗家、黄家等先祖墓碑的记载;他们的祖先是汉族,从山东、湖南等地迁移而来。当他们来到三堡这个壮族地方,慢慢的被同化了,虽然被同化,但是却带来了汉族的文字。在文字传入后,就出现了利用汉文字记载,壮族语言发音的手抄书本《布洛陀魔经系列诗歌》。
基本内容
布洛陀魔经系列诗歌,是一系列魔公与神鬼沟通语言的诗歌,世世代代流传在三堡乡。
诗歌共分为三个部分:
解关煞、安宝桥(架红桥)、安龙(立墓碑)。解关煞主要是解除危及到人身伤害方法的唱诗,共有36关,每一关就是一首唱诗,唱诗分别是;开关、解短命、走马关、取命、涉水关、断桥关、将军关、阎王关、鸡飞关、急脚关、穿心六害、四季关、天罗地网、十恶大败、狼藉关、大限小限关、三灾四煞、七伤八难、九危十得、冲对关、月轮、鬼门关、金锁关、铁蛇关、红锹关、雷霆关、雷公打脸关、天聋地哑、天伤、破败、三丘五墓、返吟关、天伤羊仞关、十路空亡、千日百日。
架红桥主要是通过某种仪式,祈求得到某种需求或达到某种愿望,共有18神64唱,18神为一唱诗,64唱,每一唱为一首唱诗,分为;罗帐桥、土地唱、唱功重、唱家先、唱花林、唱伸定、唱婆王、唱大桥判官、架桥唱(先架阴桥,后架阳,三架接花圣母娘)、安桥唱、盛桥唱、转鸡唱、转花唱、筵花唱、唱鲁班桥、架桥唱、开花唱、唱十二花名、唱卖花名、解白花唱、拦花唱、香山唱、乙里暗花唱、二里唱、三里唱、四里唱、五里唱、六里唱、七里唱、八里唱、唱门官、九里唱、解九井一井唱、二井唱、三井唱、四井唱、五井唱、六井唱、七井唱、八井唱、断桥唱、腾蛇唱、截路空亡唱、解游腊唱、解黄泉唱、总解庆凶恶煞唱、解阴错阳差、解阴府太岁、解隔山桥、解孤神寡宿、五湖四海九江八泽桥、途中墓绝三丘五墓、花□水漏、解破命、解七星暗山桥、解七煞保平桥、解墓库水井、解山坛白虎、解八败空亡桥、解青龙桥、解七冷关刀、解五刑过沟桥、解七王桥、解猿猴、解阴府狼藉、解变花、解观音桥、解□大煞、解桃花煞、解水龙桥、唱矛郎、解五鬼唱、解天罗地网唱。
安龙主要是为先祖立碑时,与先人沟通,祝先人在阴间安好,同时保佑后人平安多福。
这些唱诗内容丰富,有本民族的传说故事、有对世界的认识与赞美、有对美好生活的期望、有对后人的说教等等。
相关制品及其作品
目前发现的诗歌有十一部,均为手抄本。
相伴而生魔公做法事的各种法器。
主要特性
布洛陀系列诗歌流传于三堡蓝衣壮民族,它具有独特的高原地域性。布洛陀是三堡蓝衣壮魔公的祖师,相传布洛陀系列诗歌是由布洛陀始创,因此魔公每次做法时首先要请祖师布洛陀后,方可继续法事。布洛陀唱诗歌由蓝衣壮的“文人”――魔公掌握着,表现形式常常与魔公的法事同时并存。根据魔公在法术中的使用特点,它是能够通灵的语言,是魔公与神进行沟通的工具。
《解关煞》诗歌七字一句。内容多为祈求相关的煞神保护身体安全、出入平安、鬼神离身等。《安宝桥》也是呈诗歌形式,七字一句,一个架桥关就是一首诗,或历史传说、或对生活的赞美、或颂物赋情、或倾情说教等等,内容最为丰富。《安龙》多是一些安慰先人,祈求先人保佑的语句,这些语句也突出反映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重要价值
- 是文化沉淀。
- 具有历史文物价值。
- 具有民俗学、民族学、文化研究价值。
四、对后人的道德情操教育。
布洛陀系列诗歌的人生观、道德价值观对后人的教育有积极的意义。

解关煞 法事

布洛陀魔经 安宝桥

《布洛陀魔经》手抄本